医疗器械创新网

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疗器械创新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

业内首次: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重大合作

日期:2025-09-18
浏览量:2047

近日,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宣布在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一种新型机器人系统,能够执行包括脑卒中和脑动脉瘤治疗在内的各类择期与急性神经血管手术。


此次合作整合了西门子医疗在机器人及影像引导治疗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史赛克在神经血管介入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合作内容涵盖机器人系统设计、通路类设备与植入物整合、机器人导航成像及手术流程优化等诸多方面。


悉,此次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的联手,是业内首次合作致力于开发一种适用于多种神经介入术式的机器人系统。


01

业内首次
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重大合作


如今,许多神经介入手术要求医生同时操作多个系统和工具,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而且降低了效率。


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的合作,通过将机器人、医学影像及治疗设备整合进统一的生态系统,致力于提升医生手术能力、增强手术精准度,并加速治疗进程。这一合作将有助于改善复杂出血性病例和时间紧迫的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患者预后效果。合作初期,双方将重点共同开发这一集成生态系统,并与顶尖医生合作,验证其临床价值。



西门子医疗临床治疗系统全球负责人Carsten Bertram 表示:“以卒中和动脉瘤为主的神经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卒中是全球成年人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因素。我们非常高兴与神经血管介入领域的领先者史赛克达成合作。凭借双方的独特优势,我们将共同构建一个融合影像引导、机器人及介入耗材设备的全新生态系统。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将助力全球医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诊疗服务。”


史赛克神经血管部门总裁Jim Marucci 表示:“史赛克与西门子医疗拥有共同的愿景——通过创新推动神经介入治疗的进步。我们将自身在卒中治疗设备领域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与西门子医疗在机器人及影像引导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相结合,致力于简化手术流程、提升治疗精准度并加快诊疗速度。此次合作标志着我们向变革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方式迈出了关键一步,最终为全球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疗效。”


02

强强联合
聚焦脑卒中及脑动脉瘤治疗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WHF)的数据,当前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5亿(不含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而《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血管内介入手术凭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相较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脑血管的解剖结构更加复杂,因此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难度更大。


随着手术机器人向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其商业价值与临床效能已经在相关细分领域得到了验证。其中,神经介入机器人通过精密的机械臂和先进的成像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作为在脑卒中领域布局已久的企业,西门子医疗在该领域的布局包括移动卒中单元(MSU)、卒中全流程解决方案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西门子医疗进行战略调整,宣布停止冠脉介入机器人业务,聚焦神经介入领域,开发新一代机器人平台,专用于卒中早期治疗。


而史赛克作为全球神经介入领域领导之一,其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品组合。目前,该公司产品线覆盖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等领域。

此次西门子医疗与史赛克的联手,是业内首次合作致力于开发一种适用于多种神经介入术式的机器人系统。

那么,凭借西门子医疗在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与医学影像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及史赛克在神经血管介入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未来其研发出来的神经介入术式的机器人系统,将如何帮助卒中患者更及时地获得治疗,并提高脑动脉瘤治疗的精准度?我们将持续关注报道。






文章来源:器械之家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图片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