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里,直觉外科公司的后视镜里,始终都没有出现过追赶者的影子。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出类似产品来和“达芬奇”抗衡?答案是专利保护。在美国专利局的数据库里,达芬奇手术系统拥有相关专利2000多项,包括多自由度手术机械臂、前端手术器械、三维立体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等,几乎覆盖了现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以“达芬奇”的柔性机械手为例,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引入了“腕关节”的概念,使其具有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开合以及弯曲等7个活动向度,且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都大于90度,超出人手的极限。这基本上都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必须采用的通用设计,但因为直觉外科提前申请了专利保护,大量后来者无法采用上述设计。在找不到更好替代方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等待“达芬奇”的专利有效期结束。根据美国法律,专利期限从授权日开始生效,有效期为20年。“达芬奇”所涉及的2000多项专利,最早一批申请于1997年,其它专利也将在这几年陆续到期。也就是说,时至今日,希望模仿“达芬奇”的公司才真正看到了希望。Hugo™ 机器人控制台有市场数据显示,预计手术机器人市场从2018年到2023年,将以22.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0亿美元,配合辅助设备和耗材,未来将形成万亿的产业链。这块巨大诱人的蛋糕,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和公司都想分到更多的份额。美敦力、强生、史塞克等一众国际器械巨头早已摩拳擦掌涌入这一领域。其中最具看点的是美敦力Hugo™ 机器人,在拉美和亚洲首个泌尿外科和妇科手术完成之后又获批CE,未来两年内可能获批FDA,Hugo RAS系统目前只存在两个了泌尿科和科妇手术领域,有望成功抢夺10个市场的54%,腹部、结直肠等领域也将提出申请认证。强生公司宣布将其 Ottava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的开发推迟两年,以在该领域与Intuitive竞争,该消息也是在美敦力因其 Hugo 解决方案获得 CE 标志之后发布的。在国内,随着国家对医用机器人政策以及资本加持,国内手术机器人从达芬奇相对薄弱环节切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1月6日,手术机器人平台公司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签,据了解,精锋医疗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时掌握单孔手术机器人及多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公司,“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于2021年4月获得通过,即将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上市后将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典型手术治疗。术锐手术机器人的蛇形手术臂术锐手术机器人企业11月2日宣布完成B+轮战略融资,由全球领先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独家投资。不同于市场上及研发中的多数手术机器人针对多孔术式,术锐从单孔切入,产品能够在实现单孔术式的基础上,推广至多孔和经自然腔道的术式。相较于达芬奇单孔机器人需要单独购置,公司单套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单、多孔需求,减轻医院支出成本。最近有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报道蜂拥而至,措辞“挑战、对标、超越达芬奇...”极具挑衅,有如兵临城下摇旗呐喊之状,这也侧面反应觊觎手术机器人赛道而涌现的一批后起新秀之火热。虎狼环伺下,仅凭一款达芬奇系统傲视手术机器人市场二十年的直觉外科明显感到的悠悠危机感。03